在通州区玉带河大桥的东侧,最近多了个“显眼包”——一个巨大的白色充气罩沿着河边展开,格外吸引眼球。周边的居民和路过的市民纷纷表示很诧异:“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?”
其实,这是今年通州区新增海绵城市工程施工工地上罩的一个“气枕式”充气膜,是一种兼具防尘性、降噪性、节能性、防火性、智能性的绿色施工新工艺。这个气膜,也是目前全市跨度、面积最大,首例应用于施工全周期的基坑气膜
气膜内还能进行塔吊作业
走进“基坑气膜”笼罩下的施工工地,就像走进了一个秘密空间,室外耀眼的阳光在这里也黯淡了,整个工地的顶部就像是打了一把巨大的“遮阳伞”。不过顶部所用的材料相对薄,所以工地现场的采光完全不受影响。
据介绍,通州区新增的这个海绵城市基坑气膜工程项目,创下北京市基坑气膜措施的“三个之最”——
第一个最是规模最大。气膜长165米、宽80米、高37米,气膜内最大净高差达60米,建筑面积13200平方米,气膜展开面积达到21000平方米。
第二个最是发挥效益最高。这个基坑气膜是北京首例采用斜向网状钢缆固定,也是全国首例应用于施工全周期的基坑气膜。也就是说从项目启动到项目完工,都是在气膜内实施完成,最大程度减少施工对周边影响,将气膜措施效益发挥到最大。
第三个最则是气膜内施工作业最复杂。这是北京首例可以在基坑气膜内进行塔吊作业的工地,另外像材料加工等一切作业全都可以在气膜内完成。
有了气膜的保护,即使遇到一些特殊天气,比如大风、雨雪、沙尘等,也不会影响施工作业。通过搭配喷淋、通风和光照系统,气膜内搭建起一个恒温恒湿的舒适作业场域,这样既可加快工程进度,又可改善实施环境,有助于项目按进度实施。据悉,此前西城区有一个工地应用了基坑气膜,最终缩短了10天工期,大大降低了成本。
每个出风口都装配有净化装置
别看只是一个基坑气膜,它却非常智能。记者了解到,该基坑气膜配套全智能控制系统,多个传感器实时监测气膜下的内外气压、温度和风速,通过多个模块之间的自动高效协作,实时调整气膜气压,保持气膜运行时处于安全、节能状态。同时,气膜采用的膜材料防火性能好,其智能化控制系统可由手机APP远程操作,一旦出现突发情况,通过手机端就可以第一时间收到预警信息。
记者在现场看到,气膜的每个出风口都配了降尘和过滤装置,这样一来,膜内施工工地产生的气体,都得先通过净化装置后才会排放到大气中。工地进出车辆的大门,分为外门和内门两扇,外门开启车辆进入,等外门关闭之后内门才会打开,这样车辆才最终进入到工地内,避免工地内的污染物随着大门开启排出。
气膜出风口安装的净化设备
通州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杨仡介绍,通过数据监测,基坑气膜的防尘效果可以达到90%以上。由于气膜的材料是高强度聚酯纤维加PVDF镀膜材料,就是通常所说的膜结构,在内部施工作业时,可以从物理角度隔绝对外面的扬尘影响。此外,有了气膜的隔绝,噪声也同比下降了70%。
使用基坑气膜有望享受优惠政策
在北京今年发布的《推进美丽北京建设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4年行动计划》中也提出,对具备条件的施工工地,采取基坑气膜等全密闭施工方式,减少扬尘、噪声等污染。通过持续安全推广智慧化气膜基坑施工技术,构建绿色施工产业链,解决核心区施工难题,实现绿色施工。
记者了解到,基坑气膜本身在使用上也非常环保。一个巨大的气膜其实是由多个膜块拼接在一起,在鼓风机的持续吹动下,让气膜保持一个正常的充气状态,整个膜块不需要任何梁柱。等施工完成后,通过放气,气膜可以折叠存放。同时,气膜还可以循环利用,通过增减膜块改变气膜的大小,应用于不同的施工工地。
为了使用安全,市住建委也出台了《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基坑气膜技术导则》,为使用基坑气膜提供安全指导规范。比如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盛夏季节,手册中明确指出,当基坑气膜内温度达到40℃时,应当停止施工作业,所有人员有序撤离。同时,在施工时,气膜内应设置通风、喷淋等有效的降温措施。
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副处长刘永伟介绍,目前全市施工工地有5个项目使用了基坑气膜全密闭施工技术。这项技术把室外施工转化成为室内施工,联动控制扬尘、噪声污染,有效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,实现经济效益、环境效益、社会效益多赢。作为一项创新技术,基坑气膜也正在全市试点推广使用。使用了基坑气膜的工地在政策上会享有一些优惠,比如工地采用了密闭式的基坑气模,可申请纳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治理先进项目名单,和“绿牌工地”一样享受扬尘环境保护税减免50%的优惠政策。